有一个词,常常会被父母在饭桌上说起,常常会被拿来和我们对比......
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是的,就是这个词。
常常听父母讲“别人家孩子”有多么多么优秀,听得耳朵都快起茧了,也没有成为父母口中那个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这就是小编我......
所以说,我对这个词一直都是心存芥蒂的,能再次提起那真的是鼓起百分之一的勇气了!
而且都是为了你们,之后可得给我加鸡腿啊!
之所以说到这个词,是因为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,故事的主角就是那位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而讲述人就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的妈妈。
她的女儿被哈佛和耶鲁同时录取,最终是选择了哈佛。在为女儿申请大学时,她做了很多的工作,也亲眼见证了女儿身边的同学、玩伴申请名校的过程,因此总结出了这样一份厚重的名校录取经验,供广大父母借鉴,希望可以帮到更多孩子的申请。
同校哈佛录取的学生类型
女儿高中每年70多名毕业生,当中常有十几名会被藤校录取。那年哈佛录取了其中五个学生,我把他们归纳为五个类型 ↓↓
女儿算是学术型的(私校不排名次,但从女儿每年所获的某个奖项得知,她肯定是年级第一名);
A女生成绩相当好应该是第二名,而且应该是典型的继承型(爷爷爸爸哥哥都是哈佛毕业生);
B男生成绩蛮好的,还是学生会主席,是小金主型(哈佛设有以其家庭命名的基金)。
这三个人可以说是全才中的不同类型,但另外两个就不是全才了。
C学生体育特好,在全国高中比赛中拿过名次,成绩一般但也达到了哈佛的最低录取标准,属于特招型。其高中教练早在哈佛提早申请录取通知发布之前,就告诉他已被录取了。
D男生,成绩还可以,自己开有公司,属于特殊才能型,但提早申请时被放在了Waiting List,春天时才拿到录取通知书。所以他对此一直耿耿于怀,最后还是弃哈佛去了达特茅斯。
所以说,其实每个藤校只要 the most fitted,not the best(最适合而非最好)。
名校三种申请
大多数美国名校的申请可分为两次,极少数有3次。每年10月31日截止时提交的申请称为提早申请,其中又分“Early Action”和“Early Decision”。提早申请的学生一般是在12月初至中旬接到录取通知。
Early Action的申请者可同时申请几所学校,但必须都是Early Action才行。而且Early Action的录取者,可以直到5月1日才给学校答复去还是不去。
Early Decision的申请者就只能申请一所学校。由于Early Decision的学生在申请时就已经在意向书上签过字了,所以一旦被录取,就一定要撤回所有其他学校的申请,也就是说一定要去该学校。
常规申请(Regular),每年12月31日—1月15日期间提交的申请我们称之为常规申请。其录取通知书的发放一般是3月下旬到四月初,大多数学校回复“是否接受录取”的截止日期是5月1日。
如果申请人不需要学校资助(Financial Aid),也非常喜欢那所只有Early Decision的大学,就可以提早申请。因为此时的录取比例是相当高的,有些好学校能达到25%,而在常规申请时,好多名校的录取比例一般仅在10%左右或更低。所以想要学校资助的学生,可以考虑Early Action,因为还能继续其他大学的常规申请。一旦被其他同等学校录取,就有向原学校讨价还价的本钱,以争取更多的资助金。
但是,Early Action的录取率仅比常规申请时稍高一些。如果申请人没有什么特别心仪的学校,或太忙实在来不及准备申请材料,常规申请更好。大多数学生也都愿意常规申请。
因为我们家是需要学校资助的。所以女儿提早申请时选了Early Action,同时报了哈佛和布朗。那时布朗还是Early Action,我们选它来保底,而哈佛是她的目标学校之一。12月上旬收到两份录取通知后,女儿仍然按计划常规申请了其他几个学校。四月初收到录取通知后,我们比较了所有学校提供的Financial Aid Package,还是哈佛的最好,耶鲁要稍微多交一点点。
软背景提升
申请大学时,成绩好并不是名校录取时的主要考量标准。在招生官员眼里,SAT的730和800分没多大区别,只是考生临场发挥的好坏而已。所以当申请人的学术成绩差不多时,那比的就是其他几项了。如课外活动、老师的推荐信、各种特长、领导才能、以及申请短文等等,在录取时都占有很大的比重。
想进名校的华裔子女如果学习不是特别地拔尖,不能拿到州里前几名或全国的奖项,除了要成为全才外,还必须发展其他方面的特长和亮点才行。而这些特长和亮点是需要申请者自己告诉招生官员的。
我女儿的在校成绩应该是年级第一,SAT的各门考分也不错。她一直参加各种体育活动,是三个校队的队员及其中一个校队的队长,还喜欢滑雪、冲浪等等,这就与许多亚裔孩子不一样了。因此面试的人都对她的活泼开朗很感兴趣。她当了两年多辅导小学生的义工,也参加了许多课外活动的组织,还做了一个小俱乐部的领导者,连续两个暑假到餐馆打工等等,但这些几乎是每个想申请HYPSM的人都具备的条件。如果成绩不差,各项基本要求也具备了,能否在众多的申请人中脱颖而出,这时候申请材料准备的好坏就相当重要了。
我们要女儿强调的特长和亮点就是她的数学好,年龄小。她跳过了8年级,比大多数同级同学小近两岁,而她的数学成绩一直是学校最好的。私立学校很少带学生参加学术比赛,女儿仅在十年级参加了一个全国数学竞赛。但她从九年级开始,就参加了一个数学项目,持续数年并进入了最后一轮,仅差4分就可参加选拔奥数队的夏令营。她说最后一轮时太忙,没时间去充分思考其中的某些难题就交卷了,致使得分偏低。
而她的真实想法却是:不想去那个夏令营和书呆子一起消磨时间,万一过了分数线,怕我们逼她去。除了九年级一些地区小奖,女儿没得过数学比赛大奖。可是美国女孩数学好的不多,进入该项目最后一轮的女孩更是寥寥无几,这就值得在申请表和短文中突出强调,再附上相关材料应该更有说服力。另外,数学老师的推荐信里,也会强调她的数学能力。
我女儿所选老师的推荐信肯定都写得很好,这从每学期的学校报告中就可看出,其中物理老师的评语几乎把她写成了天才。她申请短文的题目就是“Who Am I”,既突出了其灵气好动、善于影响玩伴的个性亮点,又写得流畅有趣。学校的升学顾问说它一气呵成,像个小电影一样,读完了还想再读一遍。这就保证她至少在招生官员读文章时,不会被刷掉。她还写了另外一篇Optional的短文,就是想让招生官员从不同侧面尽量多了解自己。女儿还利用申请表中要求叙述课外活动影响的短短几行,来表现自己的另一特质,强调了几年来辅导小学生的经验,让身为独生子女的她得到了快乐和成长。这大概也和别人不一样吧。当女儿的提早申请材料一寄出,我就相信女儿会被哈佛和布朗录取。
当初我送女儿去私立高中,就是因为女儿贪玩粗心的性格,使得她的学习成绩实在很难在亚裔孩子群集的公立高中拔尖。所以曲线救国,让她去了私立学校,稍推一推她,就做了第一名。著名私立学校的另一个好处是,他们的升学顾问和体育教练都与这些名校有联系,知道名校如何录取学生,在指导学生申请时会给学生很多很好的建议。
许多华人孩子是好高中的第一名,未能被HYPSM等大藤校录取的也不在少数,家长们大都从学习上找原因,而不是从其他四五个关键点去发现问题。一个朋友的儿子学习极好,被同学们称之为天才。他高中就到布朗去上数学课拿过全国数学奖,SAT1成绩1580而SAT2门门满分,课外活动看上去是全才。他一心想上哈佛,结果没被录取,去了布朗。当时家长认为是因为孩子的在校成绩GPA排名稍后。后来女儿要申请大学,我向他家长讨教经验时,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,发现他的课外活动很丰富,但从没做过义工是一大缺憾。还有申请文章写得太匆忙,根本没有展现出其个人特质。
十多年前,我们这里一个学校排名第二的华裔女孩去了哈佛,而第一名未被录取。那女孩看上去文静漂亮,却在十一年级时报名参加了《Seventeen》杂志举办的青春女孩大赛,过五关斩六将,最后进入了前十名,拿了很大一笔奖金,在学校引起了不小的轰动。她在介绍申请大学的经验时,特别强调这个随申请表附上的比赛结果材料,让她在申请多所名校中获益匪浅。事实上,能进入那个比赛前十名的女孩,个个都机智过人,多才多艺,能力就不是一般人具有的。她的学习成绩又是那么出色,即使有其他的薄弱环节,名校也会对她刮目相看的。
还有一个朋友的儿子被MIT录取,申请时随材料寄了一张拉小提琴的音像盘。因为一些比她儿子成绩好的同学都没被MIT录取,家长好奇,就打电话去问原因。招生办公室的人告之的第一个理由就是,其小提琴音像盘让MIT的音乐教授看了,评价说她儿子已具备了报考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的水平,而MIT的学生乐团最需要这样的人才;第二个理由是他曾在州里的电脑比赛中拿过第三名。招生的人说,成绩好的人太多了,就只能看其他方面的特长了。
早规划早申请
所有想进名校的学生一进高中,就会使出浑身解数,修炼十八般兵器,为使自己成为与众不同的全才而努力,还要想方设法去打造某些方面的特殊才能。申请大学时,学生们更是八仙过海,尽显其能。但是,很多学生12年级一开学,真地会忙得不可开交,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准备和认真组织申请材料,可能会让多年的苦练最终功亏一篑。这时如果家长能帮忙的,就应该帮帮他们。在申请大学这件事情上,真正完全独立一切都能自己搞定,事后没有一点遗憾的孩子真不多。我们这里去HYPSM大学的孩子,个个都有家长在后面帮着收集资料,复查所填表格,督促各阶段事情按时完成等等。
我那时就是让女儿在暑期中就写好Essay,还让她将Common申请表填个初稿,找出下面重点要做的事项来。前几年的在校成绩以及某些活动已经是过去时,是不可改变的了。而自己现在还可控制的因素就是,开学后选哪些老师写推荐信,哪个运动队能争取当上队长,某门SAT2十月的重考哪些是她的弱项要加强准备等等。即使我这样盯着,女儿一回到学校,就忙得天昏地暗,很少有时间再去考虑准备申请材料。很多常规申请的材料还是等到放寒假回家后,她才匆匆忙忙在Very Last Minute完成,再赶在邮局下班前把申请寄出。
所以,我一直建议朋友们,在孩子申请大学一事上,能早准备尽量早准备,这样才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,把申请材料组织得满意些,或者说包装得漂亮些,命中率也高些。还有就是很感谢升学顾问老师的建议,对孩子的申请帮助也特别大。
文章有些长,总结下来就是六个字“早规划早申请”,规划里面包括你的时间规划、考试安排、特长培养、课外活动、推荐人安排、材料准备等等。所有的这些都是需要心里有计划一步步去实施的,谁都想去名校,可是能去名校的学生可不只是成绩好而已,还有好的规划!
哦,对了!规划留学,你和指臻好像更配哦~